少年小说网

少年小说网>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酷读网 > 1941年7月至1943年7月断章(第1页)

1941年7月至1943年7月断章(第1页)

接下来我仍几乎每天都写日记,因此,欲复现日记内容,回忆从1941年6月22日到1943年7月20日,我所经历的每件琐事是不可能的,但我会尝试扼要叙述对我们生活发生重大及深远影响的事件,以及家人、朋友和我自己在那段时期的变化,好让读者能够顺利衔接下一段日记。

——蜜丝注(写于1978年春天,她去世的那一年)

可惜蜜丝体力不支,只写下了两件事:一是她姐姐塔蒂阿娜的婚礼,一是她母亲企图援助苏联战俘的活动。

幸好瓦西里奇科夫一家都极爱写信,而且许多家书(包括蜜丝写的或收到的)都保存了下来。借着这些信件,以及她过世之后自她的文件中陆续发现的零星日记,我们才能拼凑出从1941年6月到1943年7月,她的日记断章时期的生活内容。

不足之处,则由本注解者简短补充蜜丝及其家人在这段时期的生活发展,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概要。

蜜丝从柏林给在罗马的乔吉写信 1941年7月1日

普鲁士的布尔夏德在城里,因为他是“皇族”,刚从俄国前线调回来。他说战况惨不忍睹,双方几乎都不留俘虏。俄国人打起仗和折磨起人来完全不像军人,倒像罪犯,会举双手佯装投降,待德国人接近,再从近距离射击,甚至从背后射击想帮助俄军伤患的德国医护兵。不过他们的确很勇敢,各地战况都很激烈。现在克拉里家三个儿子全在那里,他们的父母肯定忧心如焚。

和弗雷德姐妹碰面,她们刚获悉弟弟埃迪已阵亡,他才20岁,向来精力充沛。基本上,现在人员的伤亡比起战争初期来说,惨重许多。即使如此,德军仍不出所料,稳定前进……

希特勒入侵苏联,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。德军派出153个师——约为纳粹三军四分之三的阵容——陆续再由芬兰18个师、罗马尼亚16个师、意大利三个师、斯洛伐克三个师、西班牙一个师、匈牙利三个旅,一些克罗地亚士兵,以及后来由德国占领之欧洲各地征调来、不计其数的武装党卫军支援,总数逾300万人。交战初期,苏联共派出178个师,约470万人抵达。德军后援有限,苏联却还能调动1200万人,因此德军若想战胜,必须靠闪电奇袭策略。希特勒却信心满满:“我们只需将门撞开,整栋腐朽的建筑便将立刻倒塌。”许多西欧专家也这么预测。刚开始,斯大林的确慌了手脚。

“巴巴罗萨”计划同时对莫斯科、列宁格勒及基辅展开攻势。一开始循惯例,运用装甲部队先行深入,摧毁苏联陆军防御,并在冬季来临前达成最后作战目标:形成一道从阿尔汉格尔斯克直到阿斯特拉罕的壁垒。德军在红场胜利游行后,便将莫斯科夷成平地,成为“文明人”眼中的历史陈迹。这场战争打着“反布尔什维克”的旗子,其实纯粹为了侵占苏联的土地,掠夺其自然资源,并集体消灭苏联人民。生还者将被逐出乌拉尔山脉,或成为前来殖民的德国人的奴隶。

希特勒在发动攻击前夕坦然承认,这将是一场非比寻常的战争。俄国人基本上是“次人类”,交锋时根本不必讲道义,德军在苏联境内即使犯下最凶残的犯罪行为,亦不会遭到起诉,更不必接受惩罚。所有被俘的人民委员及共产党党员,全部就地枪决!换句话说,该计划不但默许,甚至指示德军肆无忌惮地杀戮。虽然有些德国将领私下大感骇然,当时大家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。不过一旦上了战场,仍有许多保有荣誉心的德军将领漠视以上不人道的军令,其中许多人都参与了1944年7月20日的密谋。

作战一开始,一切按照计划进行。尽管德军准备期长达数月,斯大林又从各消息来源接到各种暗示,但苏军仍毫无防备,驻派西部前线的苏军一方面装备老旧,亟须更新,一方面刚经过斯大林肃清,军官人才大量缺乏,德军因此在数周内便深入苏联疆土,经过几次大包围战役,歼灭并俘虏了苏军大部分的前线部队。然而,德军的挺进仍不断因遭遇苏联士兵顽强抵抗(虽然刚开始苏军阵营中有大量逃兵)而速度减缓或阻塞不前。苏联军人虽不擅运用策略,却出了名的剽悍,非经激烈战斗,绝不可能投降。德军轻易拿下波兰、西欧及巴尔干半岛后,不免轻敌,刚开始的反应是惊讶,接着是愤怒,很快不得不油然生出敬畏之心。

蜜丝1978年之回忆

塔蒂阿娜于1941年9月6日与保罗·梅特涅完婚。当天一片喜气,除了在前线作战或已阵亡或负重伤的朋友,所有好友都列席参加,就连母亲、伊连娜和乔吉也设法从罗马赶来。婚礼在罗卡莫拉宅邸内举行,宴席中的食物则是保罗和他母亲在柯尼希斯瓦特节省数月的结果。

当天晚上,柏林遭到直到当时最严重的一次轰炸,幸好多数炸弹都落在郊区。

那时,塔蒂阿娜与保罗已离城赴维也纳,随后前往西班牙,在那里待到隔年春天。伊连娜立刻返回罗马,母亲和乔吉却决定留下来住两个月,竟酿成大错,因为东线情势恶化,当局下令禁止外国人进出德国,家人由于仍持有立陶宛护照,因此滞留德国。母亲一直待到战争结束,乔吉待到隔年秋天,才设法溜到巴黎。

我非常思念塔蒂阿娜,因为我与她自襁褓时期便非常亲密,一起经历大部分困难阶段。幸好有乔吉搬进哈登堡街的公寓与我做伴,直到隔年春天……(蜜丝就此停笔)

1941年11月,蜜丝去意大利度了几周假。这段时间,她写给母亲的信有三封保留了下来。

蜜丝从罗马给在柏林的母亲写信 1941年11月10日

我对这里的食物颇满意,远比柏林富于变化。看惯了柏林灰色的街景,这儿绿油油的树叶真令人神清气爽。

威尼托街挤满年轻男人,令我震惊,跟德国现下的景况迥然不同。

明天打算出去逛街购物,但并不抱太大希望,因为不需珍贵配给票的东西,交易时都必须出具身份证。就连已在意大利待了三年的伊连娜都还没拿到身份证,你可以想象我的希望有多渺茫。所以,我总是充满渴望地逛街,却一毛钱都花不掉。

蜜丝从罗马给在柏林的母亲写信 1941年11月13日

此地俄国移民群情激动。上个月本地报纸发表了一篇以假名投稿的文章,作者宣称大多数白俄对于德俄战役漠不关心,令他既惊讶又愤慨。既然如此,白俄人似乎应该迁居别国。大家立刻传言这篇文章是为“上面交代下来”而写的,当然令我们的同胞更为激动。于是有些人联名写了一篇文章反唇相讥,其他人则忙着调查那篇文章的作者。

两天前,洛尼·阿里瓦贝内请伊连娜和我去凯奇雅圆环[18]和他一位表兄弟晚餐,原来那人是名记者。不久,话题便转到那篇有名的文章上,那人竟承认他便是作者,而且跟“上面的人”完全无关,纯粹是他和一位住在本地的俄国人谈话后的“肺腑之言”!不由分说,我立刻好好反击了他一顿,可怜的洛尼,从头到尾都坐立难安。

蜜丝从卡普里岛给在柏林的母亲写信 1941年11月20日

星期一,我在罗马和雨果·温迪施—格雷茨及他一位朋友——塞里尼亚诺王子——晚餐。后者听说我来此地的目的后,建议我去他家住,因为他将远行几个星期,房子反正空着。我现在就住在这里。

这是栋小平房,全部漆成白色,有个阳台,可以俯望整座岛和远处的海洋,面对一批大型别墅,独自站在一座小山丘上。屋内有两个房间及一间铺了绿瓷砖、很时髦的浴室,但必须用抽水机抽水,搞好几个小时,还有间厨房。屋外四周全是葡萄园和柏树。我一个人住在这里,还有一位名叫“贝蒂娜”的意大利小女佣,每天早上从村里过来打扫,替我准备早餐和放洗澡水。我打算看很多书,享受充分的睡眠,只要有阳光便出去散步、游泳,不见任何人。驻派德国大使馆担任公使的奥托·俾斯麦借我很多书。今天我准备出去购物,储备食粮,然后正式退隐。

最近几年,维苏威火山活动频繁,大家都说要不是正在打仗,居民一定会很担心。整夜你都可以看见红色熔岩从山口喷出,再顺着山侧往下流淌。好刺激!你还可以鸟瞰那不勒斯遭空袭——从这里看过去,似乎没什么可怕的。不过卡普里会全岛停电;我第一次碰上时很紧张,因为还没时间买蜡烛,空袭开始的时间又很早……

此时德国在东线上的攻势经过初期的大胜,开始遭遇困难。德军愈深入苏联境内,部队就愈分散,前线及补给线也愈拉愈长(游击战开始后更加危险)。每当他们摧毁或俘虏一个苏军师,必定有另一个训练更精良、装备更齐全的新苏军师不知从何处冒出来。德军渐渐发觉他们被吸进苏联无垠的领土中,而达成其主要军事目标——毁灭苏联全部军力——的希望愈来愈渺茫,人员伤亡亦远比所有早期的战役严重。蜜丝的社交圈中,除了埃迪·弗雷德(她曾在1941年底的日记中提及他的死讯),另外三位好友:罗尼·克拉里、贝臣·哈茨费尔特及葛菲·菲尔斯滕贝格,也都在开战后头几个星期内阵亡。

希特勒却仍然成竹在胸,并于10月25日在一连串战绩辉煌的大包围遭遇战后,宣布:“苏联已经被击败了!”虽然此时苏联的确丧失了三分之一的工业生产量及二分之一的农地,但许多工厂却撤退到乌拉尔山脉以东(并很快恢复生产),而且苏军在撤退时实施的残酷焦土政策,也开始对德军造成影响。同时,“冬将军”又如过去,前来拯救俄国。12月4日,德军坦克车在可以远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地方,突遭暴风雪阻挡,困在烂泥堆中,不能动弹。隔天,来自西伯利亚新组成的苏军兵团发动第一次大反攻,结果收复不少失地。到了1942年春天,德军已损失100万人员。虽然苏军伤亡人数更多(死伤500万,被俘450万),但许多德军老将已心里有数,东方的战争大势已去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二战简史:黑暗时代  特种兵之利刃  第三帝国的最后十四天  最后一百天: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  第三帝国的兴亡:纳粹德国史  海军战略论  无家  朝鲜战争:尘封六十年的内幕  伯罗奔尼撒战争史:详注修订本  抗战之血染山河  异能小农民  空权论  伯罗奔尼撒战争  总体战  最强狙击手  空中国防论  一战秘史(修订版):鲜为人知的1914-1918  战争艺术概论  一战简史:帝国幻觉  谋略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