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1993年中文版的自序里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《老黑奴》,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,家人都先他而去,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,没有一句抱怨的话。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,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,就是这篇《活着》。”
作家的写作往往是从一个微笑、一个手势、一个转瞬即逝的记忆、一句随便的谈话、一段散落在报纸夹缝中的消息开始的,这些水珠般微小的细节有时候会勾起漫长的命运和波澜壮阔的场景。《活着》的写作也不例外,一首美国的民歌,寥寥数行的表达,成长了福贵动荡和苦难的一生,也是平静和快乐的一生。
老黑奴和福贵,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。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,经历着不同的时代,属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,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嗜好,然而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。这是因为所有的不同都无法抵挡一个基本的共同之处,人的共同之处。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,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,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,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。我想这就是文学的神奇,这样的神奇曾经让我,一位遥远的中国读者在纳撒尼尔·霍森、威廉·福克纳和托妮·莫里森的作品里读到我自己。
感谢哈金推荐了这部书,感谢我的朋友白瑞克翻译了这部作品,感谢我的代理人久安勤奋出色的工作,感谢蓝登书屋的编辑接纳了这部小说的英文版,使《活着》有幸成为这个历史悠久家族中的一员。
北京,二〇〇二年四月二十六日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彼岸花 惜春纪 日月 当时只道是寻常 掉伞天 谁的青春不迷茫3:向着光亮那方 你是最好的自己 看张·爱玲画语 陌上花开缓缓归 人生若只如初见 告别薇安 观音 八月未央 世有桃花 你好,旧时光 二三事 美人何处 清醒记 思无邪:追绎前生的记忆 要定你,言承旭